作者:沈子友(山东日照)
顾名思义,嵩阳书院以坐落在嵩山之阳而得名。它是我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之一,与长沙岳麓书院、庐山白鹿洞书院、商丘雎阳书院,并称为我国古代“四大书院”。
嵩阳书院,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(公元484年),初名嵩阳寺,为佛教寺院,宋改为嵩阳书院,历经金、元、明、清各代重修增建,曾有学田117公顷。
展开剩余84%学院以传播理学著称。宋代洛阳理学名儒程颢、程颐任主讲,在这里创立“二程理学”,世称“洛阳理学派”,与濂溪学派的周敦颐、关中学派的派的张载、闽中学派的朱熹,并称“四大学派”和“理学五子”。先后在这里讲学的还有司马光、范仲淹、杨时、朱熹等二十四位名家大儒,成为全国有名的理学之源。
走进书院,感觉与周围的寺院截然不同。中轴线有五进院落,分教学、生活、祭祀三个区,建筑风格上都是硬山、滚脊、灰瓦,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。就年代来讲,大部分为清代,也有晚明时期的遗存。
院内有碑廊,陈列有历代名人碑刻。其中最有名的,有黄庭坚手书,有碑亭,矗立着清乾隆御书的残碑,还有冯玉祥誓师碑……
汉封“大将军”柏。
漫步院内,最令人瞩目的还是被汉武帝加封为“将军”的古柏树“汉封三柏”。其中“三将军”已毁于明代大火,现存“大将军”“二将军”树龄都在四千年以上,树皮脱落,老态龙钟,但仍枝繁叶茂,生机盎然。其中“二将军”,由汉武帝封赐于西汉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树高20余米,树围13米,中间已糟朽洞穿,可容数人,并可直身往返。据专家考证,此树龄已达4500年以上,依然生机旺盛,为我国现存古柏中最古最大的柏树。
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汉封“二将军”柏
出大门西侧,矗立一座近十米高且碑座、身、冒完整的大唐碑,忍不住驻足观瞻。边上一本地人乘机和我闲聊,他说:此碑在唐朝刻成后,因无人能立起来,而先后斩了两任县官,第三任上任后为此而访问深山中的长者,长者说我已年迈土都埋到脖子了,怎么能想出好的办法?县官从此话中受到启发,回衙后用土堆的办法把碑竖了起来。细看碑文,都是标准的隶书,再看边上连一块介绍的标牌都没看到。
直到整理本篇游时,上网一查,方知这原来是嵩阳书院的镇院之宝——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。刻于唐天宝三年(公元744年)为纪念嵩阳关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医病而立。当朝宰相李林甫撰文,书法家徐浩隶书。碑高9米、80余吨重。是河南现存最大的碑刻,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千年文脉,一院相传。
嵩阳书院,一草一木,尽显出时代的沧桑;一砖一瓦,诉说着历史的变迁;璀璨的中华文化,在这里代代相传。
2015.6.13 游览
2025.7.10整理于法国普罗旺斯
作者沈子友(心系远山),山东日照人,1970年入伍,1984年军转工,中铁十四局退休。
编辑:夏天
发布于:山东省迎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